• 关注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 客服QQ
  • 在线咨询
  • 心理科普

    解忧信箱||回复一位尽职尽责的两孩妈妈日期:2025-08-02  浏览:1011

     

     


    我是一位40岁的妈妈,有两个小孩,姐姐10岁,弟弟不到2岁,姐弟俩岁数差的有点大,基本不存在太多争执,但在陪伴的过程中,我自己经常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陪伴姐姐一般都是监督、提醒学习,没啥快乐可言,还经常起冲突,玩耍类基本都是让她找小伙伴,我没有精力陪玩;而陪弟弟,除了吃喝睡就是玩,我就呈现出两种差异比较大的状态,对姐姐就有愧疚,很多时候都是横眉冷对,学习也不能不管,她还是贪玩的年龄,自觉性一般,爸爸的时间安排确定性差,很多有延续性的学习,基本都是我来操心。我处理不好我的状态和情绪,疲惫也是一方面。我自己有个妹妹,小时候妹妹总说妈妈偏心,我可能也有这个担心吧,刚刚发现的,我性格温顺些,妹妹比较叛逆。

     


    读到您的来信,了解到您现在处于矛盾困顿中,并且状态和情绪都受了影响。从来信得知,陪伴10岁女儿的态度和陪伴2岁儿子的态度不一样,让您感到困惑和对女儿的内疚。同时您提到爸爸不能稳定在家,这是一个大的背景,可能提示您很难得到来自另一半的稳定支持,只能独立支撑,也许会使您在现实和情绪两方面都会不堪重负。而您提到您妹妹说妈妈偏心自己的部分,让您带着觉察重新看待自己,并努力希望给自己的儿女提供公平性,尤其您用“温顺和叛逆”来形容您和妹妹,这里可能提示在您小时候的家庭中,温顺是被妈妈喜欢的前提之一,叛逆可能是不被喜欢的重要因素。

     

    我们基于有限的文字作如下的猜想和分析:

     

    首先是童年时代对您的影响。您童年时与妹妹的经历,特别是关于妈妈被说“偏心”的记忆,以及你们姐妹性格的差异(你温顺,妹妹叛逆),在您如今养育两个孩子时被重新唤醒。这让您非常敏感和愧疚,担心自己现在对姐姐的严格要求甚至冲突,在姐姐或旁人(比如妹妹)眼中,是否就像当年你们妈妈的那种“偏心”。这种担忧让您始终处于不公平的敏感之中。更深层的原因,可能与您小时候所形成的“只有温顺做个好孩子才能得到喜爱的”信念有关,您亲身经历了温顺在家里是被认可的,而叛逆则带来更多冲突。

     

    现在,作为“温顺的好孩子”长大的您,遇到了十岁的女儿,她似乎与您儿时(甚至现在)温顺的态度都很不同,但她又处于一个需要建立很多习惯和规则的年龄,您便遇到了亲子关系里的难题,冲突不断。您带着潜在的焦虑,生怕自己的孩子不够“好”(比如学习不自觉),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不能符合社会的期待会带来“恶果”。同时,您曾经亲眼目睹“叛逆妹妹”当年被对待的方式,(也许小时候的您不太清晰自己对于这个部分的感知)如今这个部分可能使您害怕姐姐也会产生类似的被“偏心”或不被理解的感觉。这些复杂的内心让您陷入了许多矛盾之中。

     

    您处在40岁的年纪,也是自己成长的关键期,也许您通过此事会发现自己排斥“叛逆”,可能也是阻碍自己成长的议题(温顺之外我也有不一样的需求,也需要被看到,听到)也在通过此事显露痕迹。


    第二部分的回应是基于您疲惫的状态与“情感支持”的失衡。首先面对两个截然不同的陪伴需求,加上生活琐事(通过您补充的家中只有四人,猜测您可能没有人长期帮助),持续的精力消耗是巨大的。疲惫时我们更难管理好我们的情绪。当您已经筋疲力尽时,姐姐再来一个“不自觉”的表现,就很容易情绪化,更容易“横眉冷对”。同时您还要面对内化的观念,温顺才是对的,就格外加剧了自身的情绪反应。陪伴孩子本身就是非常辛苦的,“情感以及现实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两位咨询师都是妈妈,且只有一个孩子,对于养育两个孩子的辛苦,我们深知不易,您可能也需要用这个部分来理解自身而非简单苛责自己。

     

    在这个部分,我们想加入一些现实的考量。对2岁的弟弟您需要是“照顾者+玩伴”。这个角色更偏重身体照料和及时的情绪回应、亲密互动。对10岁姐姐:您更需要是“引导者+规则制定者+教练”。10岁的孩子,学习、责任感、生活习惯成为了主要的培养目标。这不是“陪玩”的阶段,而是为未来打基础的“指导式陪伴”。这本身就是一份责任重大的工作,充满了“限制”(规定学习时间、屏幕时间)、“要求”(完成作业、遵守纪律)和可能的“冲突”(当孩子的意愿与要求冲突时)。这个角色天然就是带着紧张的,不太可能像陪2岁孩子玩那样纯粹轻松愉快。在两种不同角色里的您自然不一样,您会要求自己符合这个时期孩子所需要的角色,您知道这会对于儿女发展有利,这是不同年龄阶段发展任务带来的对于“爱孩子”的不同要求。


     

    如何尝试处理目前状态和情绪?我们为您一些可操作的思路:第一接受不同角色赋予自身的不同要求。(您可能还需要去阅读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类书籍,以帮助自己基于现实任务而非依据内心感受来行动,更好地贴近孩子的需求)。第二点,面对自己在陪女儿时的矛盾心情:我是不是因为听话、好脾气才被妈妈喜欢?那我的女儿也需要像我这样吗?当孩子表现出“叛逆”时,除了生气和吵架,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来解决这个难题?(这部分修通不容易,如果带着强烈成长意愿建议可以个体心理咨询)。学习怎么应对争吵,找到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沟通方式。而非简单重复我妈妈和妹妹的互动方式。(您可以补充此类知识,如学习倾听觉察自己的课程,有效沟通的课程。)同时,也要平常心看待和孩子之间的争吵(想想看,这种吵架的次数和激烈程度是不是大多数家庭都有的情况?),不用过度焦虑。第三需要学会自我照顾,这个非常重要,争取来自家人的支持,如果现实受限,也要做到理解自身困境,不责备自己。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您觉得“状态不好”,其实正好说明您是一位多么认真负责的好妈妈。世上没有完美的母亲,但您已经在努力觉察和调整,成为孩子“足够好的妈妈”。您正在做全世界最难的工作之一——养育两个生命。值得高兴的是,您已经拥有觉察自我情绪的能力,这种能力特别珍贵。就像站在雾中的人,您已经看见了部分景象。当您逐渐看清迷雾后的全貌,自然就能完成这场自我成长的重要旅程。

     


    1.根源担忧: 童年经历引发您对“偏心”的困惑,“温顺=被爱”“叛逆=被排斥”这种观念给您带来处理“叛逆”情境的困难,同时对于“叛逆女儿”的态度进行了新的思考。

    2.角色差异: 照顾婴幼儿是“玩伴/照顾者”,教导学龄儿童是“教练/引导者”,必然状态不同,需要依据现实状况考量现状。

    3.自我照顾:重新评估自己目前所处状态,考量情绪的来源和自身的压力,争取更好的照顾和理解自己。

    4.打破应对模式:增加更多的处理“不温顺时刻”的办法,不被过去妈妈和妹妹的互动方式所困,看到解决问题的更多可能性。

     

    感谢您提出的宝贵议题,如对我们的回应有困惑,欢迎继续留言!

     

    END

    “解忧信箱”愿成为您的心灵伙伴,用心理学知识为您点亮一盏灯。

    来信内容已依据招募告知方式匿名处理,您的隐私将得到严格保护,请安心倾诉。

    点击下方链接可直达解忧信箱~
    http://www.boboxinli.com/display.php?id=1390


     


    咨询师简介






     

    电话:0551-65747990 / 18226646652  地址:合肥市桐城南路仕嘉名苑南2幢2508室 邮箱:2769792355@qq.com  微信公众号:BoBopsychology
    © 2015 安徽博波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皖ICP备19015852号-1 技术支持:企航互联 合肥网站建设

    安徽博波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