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一个心理咨询师妈妈的不完美育儿经——(一)儿子的悲伤日期:2025-03-13 浏览:991

昨天晚上睡觉前,儿子又赖在我和女儿的床上不走。去年六月我和女儿从上海回来后,我们家几乎一直是爸爸带六岁的儿子睡,我带四岁的女儿睡。但自从今年寒假,儿子几乎每天都赖在我和女儿的床上不走。今天也是如此。儿子把衣服脱下,并试图钻进我和女儿的被子里,被我温和而坚定地制止了。
刚躺下,儿子就开始向我嘟囔:“为什么我就不能和妈妈在一个被子里睡,我好羡慕妹妹。”天呐,又来了。这是我听到他说这种话的第一反应,我心里不太喜欢他最近总是和女儿竞争和比较,这让我无语,我自觉并不偏袒他们两个中的任何人,甚至更偏心儿子,但这和他内心的体验似乎不太吻合。寒假期间,他时不时就会用“为什么我就不能”或者“为什么妹妹就可以”向我表达不满。
我迅速地把这些负面反应藏起来,转而耐心地重复之前对他说的话:“因为我和妹妹是女生啊,男生和女生不一样,你已经七岁了,需要学习自己睡觉了,妹妹已经开始回归幼儿园了,也要慢慢学习一个人睡觉了,你们俩要像在幼儿园里一样独自入睡。”他听完不仅没有平静下来,反而哭得更伤心了,边哭边说:“为什么就不让妹妹跟奶奶睡,之前都让我跟奶奶睡?”
我心里一惊,女儿去年病得最重时老公恰好在国外进行博士论文的答辩事宜,我要带着女儿去上海住院治疗,实在没有办法把儿子留在了老家,让奶奶带着他继续幼儿园的生活,以便最大程度地维持生活原本的样子,但无疑我和老公的缺席还是给他带来了心灵上的冲击。虽然在妹妹病情稳定后回来,我第一时间就对儿子进行了道歉、解释和安抚,但很明显那些记忆在被同类的情绪触发时,还是会冒出来。也许,我处理得还不够彻底。也许,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恢复。
于是,我急忙再次对他道歉和解释:“对不起,宝宝,那个时候爸爸不在家,妈妈带妹妹被封闭在医院里,妹妹的病情又重,我实在没有办法分出身来陪伴和照顾你,让你受委屈了。妈妈如果不给妹妹治疗,她会死的,我们就会失去妹妹。家里如果少了妹妹,爸爸妈妈会很伤心,你也会没有玩伴,我们家会少很多欢乐。妹妹不在家的那段时间,你不都是去找别的同学玩吗?妹妹回来后,你就很少去找他们来,因为你们可以彼此陪伴,而且在一起的时候大多数时间都很开心,对不对?而且,妹妹生病期间,受了很多苦。妈妈心疼她,也心疼你,妈妈心里对你一直很愧疚,特别是你的手被真菌感染的那段时间。妈妈想告诉你,妈妈爱你和妹妹同样多。如果是你生了大病,妈妈同样会不顾一切地挽救你。”儿子听完,用手擦着眼泪说:“妈妈,我也很心疼妹妹,我也心疼她受的那些苦。”听他这样说,我只觉得身心暖暖的,满是感动,同时为他的懂事心疼。他终于安定了下来,并开始像以前那样趴在床上,双手插在枕头下面,扭动着身体,似乎探索最舒服的睡眠姿势。
我在心里叹了一口气,闭上眼睛准备睡觉。突然,耳边传来呼哧呼哧的声音,我定睛一看,发现儿子又在哭。我赶紧问:“宝宝,你怎么了,还在生妈妈的气吗?跟妈妈说说你的委屈和难过好不好?”问了三遍,他都没有回应我。于是我又说:“那你先和你的难过待一会儿,等你啥时候想和妈妈说了,你再喊我。”然后,我翻身面朝女儿那边,给他留下“独处”的空间。
过了一两分钟,儿子说:“妈妈,现在我想说了。”我赶紧接住他:“好的,你说吧。”然后,他带着哽咽的声音说:“刚刚小区里那个穿橙色衣服的二年级的小哥哥说我笨、说我傻。”我回应道:“噢,原来宝宝是因为这个委屈和难过啊。小哥哥这样说你是他的不对。当有人攻击你的时候,你可以还回去,你越是表现出害怕,可能他越会看轻你、欺负你。你在妈妈心里是最聪明的宝宝,他说的是不对的。”他小声地说:“他都上二年级了。”我说:“噢,原来你是觉得你没有他大,心里害怕他啊。可是,妈妈提醒你噢,并不是年龄小的就一定战胜不了年龄大的。过年时我们看的电影《哪吒闹海之魔童降世》里,小小的哪吒不是最后把那个白胡子老爷爷打败了吗?”他瞬间笑着问:“你说的是那个喝了哪吒尿的那个老爷爷吗?”我说:“对呀对呀,就是那个老爷爷。”两个宝宝都开心地在被窝里打扑腾。我趁机说:“宝宝,你今天做得很好,以后你在外面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回来跟妈妈分享,这样妈妈才有机会知道在你身上发生的事情,才能帮助你。”
儿子突然话锋一转:“可是我有时候不敢,我心里害怕你。”我心里一紧,这是什么情况,但还是淡淡地问:“你为什么怕妈妈呀?你跟妈妈说这些,妈妈又不会打你。”他委屈地说:“我怕你用戒尺和鞋底打我。”
我心里瞬间开始自责和后悔。那是在儿子特别排斥女儿出生的那段时间,我确实和他有过短暂的不愉快,也确实打了他。于是,我赶紧道歉:“对不起,宝宝,在很久以前妈妈确实打过你,妈妈那时候觉得你做得不对。没想到,那么久远的事情,你还记在心里。妈妈以后不会打你了,请你原谅妈妈。”说完伸胳膊过去,把他搂近了,在额头上亲了几口。他慢悠悠地开口说:“妈妈,我早就原谅你了,你不用老是跟我道歉。但是,我不要原谅爸爸,他以前在洗澡的时候用水龙头喷我的脸,还有一次偏心妹妹,把我推倒在地上。”
我的脑回路突然短路,但瞬间修复,接着他的话说:“噢,原来宝宝的心里存着这么多委屈和难过啊。黄色衣服的小哥哥把你的难过和委屈全部勾出来了。”他纠正道:“是橙色衣服的小哥哥。”我赶紧改口:“对不起,妈妈说错了。”然后趁机补充道:“宝宝,妈妈要告诉你一个事情。爸爸妈妈有你的时候都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在抚养你的过程中可能无意间对你造成了一些伤害,但是爸爸妈妈都是非常爱你的。你要记住,妈妈爱你和爱妹妹一样多。你今天告诉妈妈的事情,妈妈知道错了,以后一定改正。”

他脑子一转:“那妈妈可以换一种惩罚方式吗?我们在幼儿园里都是罚坐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反思。”我说:“可以啊。不过,你需要在我们家里选一个反思的地方。”他说:“我不知道,妈妈你来说几个呗。”我说:“阳台,地下室。”他说:“地下室里太黑了,我害怕;阳台那边有玻璃,也不好。不如我在北卧,妹妹在主卧吧,不然她会偷偷玩我的玩具。”我笑着说:“可以可以,不过你在反思的时候不可以偷偷玩玩具噢。时间不早了,明天还要上幼儿园呢,我们赶紧睡觉吧。”卧谈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画上了句号。

这样的卧谈,我和儿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一次,基本是在儿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在我和儿子这样深入对话的过程中,我有欣慰——儿子能把不愉快的事情表达出来,还能准确地使用情绪词汇,这是我一遍一遍命名和澄清的结果;也有震惊——刚满六周岁的他的内心体验是如此的丰富细致,且同类事件会相继激活,我当时无心也没觉得特别过分的行为却被嵌入进了他的记忆深处(希望其中大部分都是恰到好处的挫折,能最终促进他成长,而不是形成创伤);还有庆幸——幸亏我学了心理学,不然我可能会对自己的养育方式没有觉察和反思,也不知如何弥补;还有坦然,我接纳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学了近二十年的心理学同时在养育中仍难免犯错的妈妈,因为我已经努力去做了我能做到的最好。

我们都无法成为一个不犯错误的完美妈妈,但我们可以成为一个会为自己的错误反思、道歉和弥补的妈妈。
记于2025年2月18日下午
BoBo psychology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