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 客服QQ
  • 在线咨询
  • 心理科普

    “请看见真实的我!”——亲子“看见”如何为孩子打开心理成长的空间日期:2025-08-02  浏览:517

     

    娃七岁。一天晚上,带娃出去散步,娃遇朋友,一起玩了起来。休息间隙,娃靠着我喝水。朋友过来催促:“别喝了,我们去玩!”娃不吭声,继续喝水。

     

    “别喝水了!!”朋友的声音大了一个度,娃依旧没理他。

     

    “你没听到啊,别喝水了!!”朋友的声音又高了许多。娃继续喝水,向我靠的更紧些了。这时候,我已觉不爽。

     

    接着,朋友像狮子一样,把声音提高到最大分贝,伸长脖子,面目狰狞,靠近沉默的娃一声吼:“我跟你说了!不!要!喝!了!!!!!”

     

    娃依旧没吭声,靠着我喝水……

     

    但狮子吼叫的威力,已经蹦跶到我释放攻击性的边缘。此刻,我搂着娃,对着朋友大声喝道:“你不可以和我娃这样说话!!”此时的我,板起了脸,竖起了眉毛,狠狠瞪了一眼这个小家伙!!

     

    娃爸一直在旁关注,义愤填膺告诉娃:“他这么对你说话,你应该@#¥%&*……!!”

     

    就在这个时候,娃哭着说“妈妈!”然后委屈巴拉扑在我怀里哭……

     

    朋友灰溜溜的走了……

     

    娃在我们帮她出气的时候哭,是个啥情况?我有些茫然……

     

    妈妈:“娃,你怎么了?”

     

    娃:“我不想说……”

     

     

    1

    TIPS

     

     

     

    心理咨询师妈妈原来也会有手足无措的时刻,没有沟通,也无法清楚孩子的小脑瓜里在想些什么。

     

    返程回家,我俩走在公园的小路上,我拉着她的手,踩着石头往前走。我问她刚才发生了什么?她还是不想说,于是我没有再问,虽然我心里一直犯嘀咕,有些着急想弄明白娃的心里刚才发生了什么,有些担心娃受委屈,也想做些什么安慰下娃……内心飘过无数思绪,滋味万千。

     

    我们沉默着继续走了一会儿……看着她开始蹦蹦跳跳,我俩才开始了一段对话。

     

     

    2

    TIPS

     

     

     

    当孩子沉默,不想说话的时候,可以等一等,等孩子情绪缓和一些,愿意表达的时候再来沟通。在这样的时刻,家长的心里可能都会和我一样,有很多的情绪和想法,我们也需要停一停,给自己一点时间和心理空间,看看自己这里发生了什么。

     

    妈妈:“你刚才哭,是因为朋友和你说话态度不好么?”

    娃:“不是。”

     

    妈妈:“是因为我和爸爸说的话么?”

    娃:“嗯!”

     

    妈妈:“我看到你扑在我怀里一言不发,以为你在受委屈,我很心疼你,才替你说了那些话”。

    娃:“妈妈!你和爸爸抢了我的‘拍子’!我知道怎么做。”

     

    妈妈:“奥?快说给我听听”。

    娃迫不及待地说:“让他吼吧,让他吼大声点儿!如果他还是这样大声说话,我就会放下水壶,对他说,你喊什么喊!我喝水和你有什么关系!你下次不要再对我大声说话了,我觉得很吵!”

     

    妈妈:“你的表达清晰而有力量!和我想象中的你很不一样呢!”

    娃露出自豪的表情。

     

    妈妈:“当时你咋哭了呢?”

    娃:“因为你把我的话给抢了,我没话说了。”

     

    妈妈:“我这样做,你有啥感觉呢?”

    娃:“我很愤怒!因为你小看我了,我还有些难过……”

     

    说着说着,小嘴一撇,眼泪掉下来。

    我把娃搂在怀里:“嗯!我明白了,原来你长大了,自己知道怎么解决问题。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不着急出手,先观望观望。”

     

    娃:“妈妈!如果我真的需要帮助,我会告诉你的!”

    妈妈:“好的!”

    娃蹦蹦跳跳踢着小石头跑在了前头……

     

     

    3

    TIPS

     

     

     

    在面对亲子之间的冲突时,家长可以和孩子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例如我跟孩子表达了我对她的担心,再听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我们会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如此丰富且独特,例如我发现我对娃的担心其实源于我自己内心世界的声音,而非她真实的感受。

     

    上次的谈话处理了我们之间的问题,关于朋友对待她的方式,我也很想了解娃的想法,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妈妈:“当朋友大声且很凶的态度和你说话,你有什么感觉吗?”

    娃:“没啊”。

     

    妈妈:“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觉得被冒犯,会有愤怒的感觉。所以我会大声并严肃告诉他,不可以这样对你说话!你会和我一样,对朋友的做法有愤怒的感觉么?”

     

    娃:“没啊!我还会对他说,你怎么总是抬着头大声说话,就像趾高气扬的将军一样。他特别逗,很搞笑,要是我把他那个时候的照片拍下来,我都能笑出声来”。

     

    妈妈:“原来我们两个的感受和应对方式是这么不同。我以为你和我一样,一定要通过表达愤怒才能让对方有所收敛呢。”

     

    娃:“他着急生气大喊是他的事情,我并没有做错什么,所以他生气和我并没有关系,我不搭理他,他就拿我没办法……”

     

    妈妈:“对呀!你能够分清楚哪些情绪是别人的,哪些情绪是自己的——就像在心里装了个小筛子,把不属于你的情绪都过滤掉了。他没有权利把生气塞进你的心里,你也没有因为他对你发脾气就责怪自己,你真的很棒!”

     

     

    4

    TIPS

     

     

     

    父母对孩子行为的解读可能对也可能错,误解在所难免。我们无需苛求完美,只需在误解发生时,成为孩子情绪的容器,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帮助他们看见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沟通本身,就是最好的成长。

     

    特别感谢:

    本文已经通过娃本人的阅读和同意,感谢娃的参与并提出宝贵建议,并感谢陪伴娃的同时,看见自己的我。


     

    作者带领读书团体:

     

     

     

    BoBo psychology

    作者简介




     


    电话:0551-65747990 / 18226646652  地址:合肥市桐城南路仕嘉名苑南2幢2508室 邮箱:2769792355@qq.com  微信公众号:BoBopsychology
    © 2015 安徽博波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皖ICP备19015852号-1 技术支持:企航互联 合肥网站建设

    安徽博波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