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一个心理咨询师妈妈的不完美育儿经——不愿松开的手日期:2025-09-18 浏览:389
上个星期的某一天晚上十点左右,四岁半的女儿已经在我温暖的臂弯里沉沉睡去,我也很想进入梦乡。但我听到六岁半的儿子躺在大床旁边我给他新买的沙发床里辗转反侧,迟迟不肯入睡。
于是,我拖着沉重的身体,换到儿子近旁,给他盖好毯子,在他额头上亲了一下,说“快点睡吧,妈妈陪着你”,然后握着他那结识而肉乎乎的手手,闭上了眼睛。
大概过了十来分钟,我听到了儿子稍沉而均匀的呼吸声。我以为他睡着了,就松开了他的手。没想到,他闭着眼睛迅速又把手塞进了我的手里。于是,我继续握着他的手,陪伴他入眠。
又过了十几分钟,我感觉他这次应该睡着了,于是再次尝试松开他的手。但他今晚似乎身上装了探测器,立马又把我的手拉了回去,很贪恋的样子。于是,我不再动等他睡着再松开他的手的念头(虽然这会让我觉得睡眠不自由),打算好好陪他一晚,让他安心入睡。
我记得暑假前的春季学期,儿子大部分时间跟着爸爸在次卧睡,因为我觉得他长大了,应该和妈妈保持距离,也因为他和妹妹一起总是会玩到很晚都不愿意睡觉。那时候,偶尔他想要跟我和妹妹一起睡时,我也会允许。他会在那样的夜晚跟我表达他心里的伤心事,关于学校的,或者是跟家人相关的。
暑假开始后,因为天气一直比较热,睡觉时总要开空调,我们一家四口就会挤在主卧里睡在一张大床上,这样省电。这样的设置让儿子每天都很开心。整整两个月里,他再也没有跟我哭诉过一次他的烦恼。似乎,我的存在让他特别安心。
暑假在淮安旅游时,我定了一间民宿的亲子房,房间里面除了一张大床外,老板还布置了一间温馨的儿童房。儿子那两天特别开心,为自己拥有独立的房间。他那时问我,为什么家里没有给他和妹妹设计一个儿童房。我告诉他,朝南次卧现在奶奶住的房间是他的房间,朝北次卧是妹妹的房间,因为奶奶过来帮忙,所以我们暂时做了调整,如果他现在想拥有自己的房间,我可以把朝北次卧布置成儿童房给他。但他对于自己睡一个房间似乎有些担心。于是在开学之前,我买了一张沙发床放在主卧大床的边上,想着帮他过渡一下,先让他学习一个人睡在自己的小床上。
儿子睡沙发床的第一个晚上,特别顺利,躺上去不到十分钟就睡着了。第二天出现辗转反侧迟迟不睡的情况。大概是过了新鲜劲。后面还有一天,跑到次卧跟爸爸睡了。我都允许他。谁的成长不是在这种反复中度过的呢?
在儿子睡沙发床大概一个星期后,他一反常态,开始主动把沙发床“让”给妹妹,在此之前他连妹妹上他床上玩一会儿都会不开心。现在妹妹不过去睡,他反而要劝说。但妹妹说她只要妈妈……他只好自己睡过去,或者爬到我们的大床上赖着不走。
我想,儿子也是想要妈妈的。他不仅想要妈妈睡在他旁边的大床上,还想要妈妈握着他的手陪伴他入睡,甚至像搂着妹妹那样拥他入眠。但是,一直懂事的他,似乎无法直接开口向我表达这个渴望,只好通过隐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期待。懂事的儿子,一直被我和其他亲朋好友夸奖,这让他反而更要懂事,不愿像妹妹那样随性而为。我虽心疼他,但也尊重他的选择。任何选择都有利有弊。当他选择不懂事的时候,我也会接纳他。
比如,最近两天晚上,儿子跟我和妹妹玩牌输了之后会委屈地哭泣。前天晚上因为连续三次都是末位排名他哭了好久,昨天晚上三轮牌局中一次也没有拿到第一,眼泪就要流出来,但忍住了。我允许他因运气不好输了牌而委屈,而难过,而哭泣。在他想要跟我聊聊这个部分时,我耐心陪他,去共情地理解他内心的痛苦,指导他如何面对游戏中自己的“失败”与别人的成功和如何看待游戏的过程与结果。我希望他可以享受游戏的过程,不过度在意输赢的结果,生命重在体验;我希望他可以面对自己的失败,也能为别人的成功喝彩,生命重在彼此成就;我也希望他在成功时享受喜悦,也可共情别人的失败,生命重在互相照亮。
第一天晚上在儿子哭完之后,情绪恢复平静时,我告诉他:棋牌类游戏和一些比赛一样,就是会分出胜负,如果你觉得难以承受失败的痛苦,以后可以选择不参与这类活动;如果你还要参与,就要培养自己输得起的品质;不然一起玩游戏的小伙伴可能会因为你输不起而扫兴选择以后不再跟你玩。
第二天晚上游戏结束后,我见他还是不太开心,又告诉他:其实我在游戏过程中能够观察到你可能要输了,但我没有选择让着你;在家里爸爸妈妈有时会因为怕你难过让着你,但当你跟别的小朋友在一起时,他们大概率不会让着你,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赢得游戏或比赛那一刻的喜悦,如果他们让着你就意味着自己要输,让着你就意味着对他们自己不公平;妈妈前几天带学生参加比赛也输了,妈妈也有些遗憾和难过,但妈妈想下次再试试看,你也可以再试试看。
不愿松开的手,藏着儿子未言的依恋,映出渴望母爱的星光,成为依赖最温柔的注脚;不愿松开的手,系紧人间最暖的亲情,托起代代相传的守望,化作血脉里永恒的春天。
记于2025年9月11日
BoBo psychology